资产评估:商誉的理论本质及确认与计量

1.商誉的核心要素。无并购,不商誉,商誉产生于并购。商誉的基础理论来自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的商誉三元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总计价账户论,是商誉确认和计量的基础理论。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反映出企业良好的商业关系、人力资源关系、商标品牌等;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来自于预期未来超过正常收益的现值;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企业合并对价与所有可辨认资产价值之和的差额,解决了商誉初始确认问题。核心商誉论进一步深化揭示了商誉的内涵要素。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SFAS141《企业合并》中把企业合并时点被并购企业的自创商誉及外购商誉及企业合并整合产生的协同效应确认为资产,资产的公允价值、计价错误等不应确认为商誉。还有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商誉的内涵要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多数专家认为人力资源是商誉的核心要素之一,能够使企业产生超额收益相关的其他资源。

2.商誉的初始确认与后续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认为从商誉中分离出单独确认的可辨认资产标准为满足两个条件之一:能从被合并方分离出来,并能与其他资产或负债一起出售、转移、授权、租赁或交换;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从被合并方业务中分离。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方法。

资产评估:商誉的理论本质及确认与计量

企业合并中识别出的客户关系、品牌、被合并方未确认的技术等无形资源,在企业合并中能否脱离商誉单独确认、能否可靠计量等原因,影响到了商誉的初始确认。商誉中不可辨认资源的性质是消耗性还是非消耗性、使用寿命能否确定,对商誉后续计量是摊销还是减值测试始终存在着争议与分歧。现状中商誉规模的不断增加,引发许多专业人士对商誉减值测试方法是否合理的担忧。2020年在国际会计准则《企业合并—披露、商誉和减值》(讨论稿)中提及,14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中仅8位支持商誉应当保留仅减值模式,而不是重新引入商誉摊销,投票中仅减值测试模式占微弱多数。